【高考】明年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四)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修订、审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由于2017年大纲修订幅度相对较大,为了使考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内容,我们特邀请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的授课教师对2017年高考各门课程的考纲进行解读,供参考。
2017年高考考纲物理部分将现行的4个选考模块(选修2-2、3-3、3-4和3-5)删掉选修2-2的内容,同时把选修3-5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这个变化对我校的物理高考备考几乎没有影响,内蒙古的理科生原本就没有选修2-2,所以删去选修2-2的内容对考生没有任何影响;另外,我校一直执行的教学计划中本来就为学生设计和安排了两个选考模块——《选修3-5》和《选修3-4》,供学生自由选择。我校最初对《选修3-5》中,《动量守恒》一章的教学时段安排在高一下学期,紧挨《机械能》之后,目的就是为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力学知识体系,使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更加严密完整,守恒思想得以完善,有利于学生进入高校课程学习的衔接,这与考纲的调整目的是一致的。现在必考内容中可以涉及动量机械能的综合运用题型,学生复习时应注意动力学方面的综合应用,尤其是碰撞与能量的几种情况。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吃透功能关系、动量定理、能量守恒及动量守恒,即可轻松应对高考。
经我校老师的共同研讨,必修中综合《选修3-5》的命题形式可能出现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将选修3-5的内容的考查浓缩成一个综合性的选择题;
第二,在实验题中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在计算题中渗透选修3-5的内容,例如可以在力学计算题中加入板块类问题、碰撞模型、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或以火箭模型或航天器姿态调整或轨道变化考查反冲、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或将恒星的热核反应与天体演化、太阳能利用、天体运动等综合为一题考查;在电磁感应计算题以切割磁感线的两杆相互作用模型命题,也可以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加入带电微粒的碰撞,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原子物理部分的知识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少,相对独立,高考将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列为必考,将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按照教材体系,比较系统的学习近代物理的发展历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了解并理解科学发现和物理实验是促进物理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关注近十年的高考试题,可能对我们制定复习策略有帮助,如:2001年高考中,曾经以太阳切入,将核聚变核能计算与天体运动、万有引力融合命题;2004年高考天津卷将钍核的衰变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融合;2005年高考天津卷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切入,把核反应方程和回旋加速器融合。
《选修3-4》的学习和复习按照往常的备考方案执行,《选修3-4》中知识点的难度要求均是Ⅰ级,即“基本要求:对所列知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侧重知识广度,避免挖掘过深,重点知识重点讲,高频知识反复讲,加强小题训练。
本次考纲修订中中进一步细化了对“五种能力”的考察要求,“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对学生要求很高,大部分题型还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需要我们在平时是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狠抓基础、做好基础题型、中等题型,在精通基础题型的基础上,再拓展难题。
2017年的物理高考内容似有变化,然能力提升仍落实在扎实的基础,备考中应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待2017高考跃马横刀,仗剑而行!